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欢迎来到深圳中星汇人才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0755-88327140

浅谈职场人士学习之道

文章出处:HRoot 人气: 发表时间:2016-09-09 11:28:27

 

在这变化莫测,急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人们为了优胜而不被劣汰,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继续充电学习。而在信息量爆炸,被多元文化浸淫的现代社会,各类的在职培训、MBA、EMBA、硕士博士研习班、私董会…让人眼花缭乱,前两年MBA大行其道,这两年又流行起私董会, 学习的内容,方式上更是莫衷一是,对于已经牺牲私人时间,花费了不菲学费继续打拼学习的职场人员而言,越来越觉得焦躁不安。


作为多年人才招聘顾问,每天工作的大量时间几乎都花在与职场专业人士的交流和探讨中,有意思的是,对于学习与自我提升,发现一些职场专业人士的共同困惑,以下几点建议想与大家交流探讨:

普遍问题一: 如何对学习进行高性价比的投资?

解决方案 : 明确树立以终为始的学习的目标


 

要克服从众心理和所谓高文凭带来的诱惑,避免自己随波逐流地挑选一些所谓的大热门的学习方式,如MBA、国外知名学校的热门专业后,不知真正为何而学。其实,在挑选为自己长期职业发展增值的学习目标时,最重要的是先要明确自己长期的,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在达到此目标过程中,你最缺乏的,最需要去充电的是什么? 以此去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方为上策。 


当然,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并非易事,更有的时候, what you want和what you need之间很可能是天壤之别,当你迷茫,左顾右盼之时,不妨和长期公事的领导,同事聊聊,做一个360度的问卷,更专业精确一些的,可以利用一些权威科学的能力模型评估工具,性格测试等等全方位客观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 再做抉择不迟。

普遍问题二: 工作已占去生活很大比重,在有限的私人时间内,兼顾自己兴趣和专业的学习?

解决方案: 专业学习与自我成长的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培养自己优秀的学习习惯


 

“学习”两字在中国与 “考试” 、“文凭” 、“证书”直接挂钩甚至等同已然是中国人自有科举制度以来的集体潜意识。所以任何的学习都只重文凭的含金量,是否有利于找工作和升职加薪也是自然而然无可非议。然而,在各种候选人的面试中甚至朋友的闲聊中,我还是会听到很多也许是经过内省的略带矛盾和迷茫的声音:“人生苦短,我真不知道我改把周末用来去读个MBA还是陪陪孩子,弹弹钢琴?”有时候私人的兴趣还是专业导向的学习并不能二元对立地看,更多是一体两面的,相互融合的


比如,有朋友和我说他从小就爱吃皮蛋,这可以单纯归结于私人的兴趣么?也不尽然,因为我们的味蕾很大程度上已经潜移默化地受了社会的影响,也就是说,若你从小就生长生活在西方,舌尖没有经过社会的影响和浸润,自然就不会喜欢皮蛋这么特别的食物,甚至会和某些西方人一样对其嗤之以鼻道“oh, my god! it’s ten thousand egg。” 所以,周末弹弹钢琴,多和孩子沟通玩耍也许是你的个人兴趣和社会需要的融合,反之,如果你自己特别想去学习MBA,也未必如你所想的全都是为了一些功利化的需要,而是内心深处对求知的渴求,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可能更高呢!


总之,要时刻反省,认识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并非是通过单一化的知识或者技能的提高来获得的,渐渐意识并领悟如何从“学习”= “文凭”、“升职”、“加薪”等模式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普遍问题三: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走出焦虑的心境?

解决方案: 学习和自己内心的情感交流,会逐渐帮助你摆脱焦虑心境。


 

西方有一句很流行的谚语“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席勒也说过 “不会游戏的人,不能算完整的人”。在西方,对于孩子从小的教育就是和玩耍结合在一起的,长大以后“学习”自然成为人生旅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无论通勤途中,旅行路上,或者只是吃饭等位的空暇片刻,你总能看到人们人手一本书,心无旁骛地看着;而这样的情境在我们国内鲜少能看见这样的场景,地铁里不是玩手机的就是打哈欠或者匆匆在吃东西的,偶尔也会见到几个神情凝重在背英语单词的……


台湾知名的美学家蒋勋先生说过曾经有一个经营着数家上市公司的富豪,平时日理万机,几乎无暇陪伴孩子,却在物质和所谓的教育上不惜一掷千金让其得到最好的满足,此富豪有一次来咨询他 :“我孩子现在3年级了,请问蒋先生,您觉得我是让他学钢琴好还是小提琴好呢?”“在你孩子这个年纪,学什么乐器并不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你多抱抱他陪他玩才最重要, 只有体会到父亲温度和爱的孩子长大以后才会有真正去欣赏交响乐的能力。” 蒋勋淡淡地答道。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从小我们被各种考试升学压得喘不过气,而其实,这种潜在的竞争意识和焦虑的状态一路陪我们走到职场却浑然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撇开大环境给我们的压力和影响,我们还是会反省,从而领悟到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去体验学习之重要性。有时候一朵花开或者是父亲的拥抱带给你当下满足的情感体验比一整本GRE对于自我人生的学习更为重要。慢慢学着把“学习”当是毕生的必修课,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体验,必然能渐渐学会享受学习过程中带给自己的乐趣,摆脱焦虑的心境。


最后想聊一下整个职场的发展趋势:渐渐发现,外企越来越不想多年前那样被顶着光环了,这可能和本土化休戚相关,也脱离不了高科技带来的影响。一些相关的畅销书籍,如丹尼尔·平克的《全新思维》,詹姆斯·布雷丁的《创新的国度》等更是说明全新的学习理念和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而现在更多的职业经理人都是跨界大师,比如原麦肯锡的合伙人冯唐,现任华润集团高层并同时兼顾作家,诗人等头衔,重要的是能处理得游刃有余并乐在其中。这样打通各专业领域的跨界在我看来酷似打通了任督二脉,续而形成一种“自由联合”或“万物皆备于我”的艺术生活与工作的方式。而这样的“crossover king”才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人才类型。


此文关键字: